作為面向中國的重要地理及經濟門戶,亞洲藏家心中的香港,正向一個更為成熟的全球市場靠近。畫廊、展覽空間的陸續成立與開放,M+博物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加持,拍賣行巨頭紛紛設立總部及旗艦藝廊……香港藝術生態的蓬勃被樂觀的期許著。
世界各地的藝術從業者、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們再次匯聚亞洲——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簡稱香港巴塞爾)將于3月23日強勢回歸,隨著跨境旅行的放開及香港全面通關,作為許多人今年開啟藝術之旅的首站,相信屆時香港將迎來“最藝術”的一周。
本屆香港巴塞爾是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來自32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共177間藝廊分布在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特色展區策展角落、藝聚空間、光映現場及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全面回歸。聯動全城之外,“藝術”再度成為連接不同文化與疆域的紐帶。
曾出任巴塞爾藝術展大中華地區總監以及亞洲藝廊關系主管的樂思洋被任命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本次展會是她首次以新的身份面對來自全亞洲的藏家與觀眾:“今年最大的期待是把做東的角色做好,讓回來的各位藝術觀眾們都對香港有新的體驗。疫情以來,香港完全沒有停下腳步,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新成立的藝術畫廊不斷增加,本屆展會也將呈現諸多項目,香港是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來客。”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 樂思洋
99藝術網:這幾年來香港藝術市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本屆香港巴塞爾做了哪些調整和準備?
樂思洋:在過去的三年來,在亞洲特別是香港藝術市場,畫廊、機構沒有停歇,通過持續輸出的展覽推動藝術市場的運轉。同樣,香港巴塞爾未有按下暫停鍵,2020年時線下復歸特別呈現了“藝薈香港”,2021年、2022年致力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模式,成效顯著。此外,在深耕本土資源下,發掘了更多亞洲藝術畫廊與藝術家,深化與亞洲地區的聯系。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圖 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作為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香港巴塞爾,今年有哪些精彩亮點?
樂思洋:今年亮點特別多,為2019年以來所有特色展區全面回歸一年。除主展區外,聚焦大型作品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中有一件作品我深有感觸,是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屋檐下的擁抱先生》。光映現場(Film)中特別放映是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的作品《記憶》。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Conversations),不僅有線上的對話欄目,自22號開始還有線下的實體座談會。
楊沛鏗,《屋檐下的擁抱先生》 (2021),“第六屆Future Generation藝術獎”展覽現場,平丘克藝術中心。圖片由藝術家及刺點畫廊提供。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記憶》(Memoria,2021年)©?Kick the Machine Films
99藝術網:今年中國內地申請參展畫廊的情況如何?
樂思洋:中國內地的畫廊也有很多重新回到了展會,其中34家畫廊在中國內地有展覽空間,包括魔金石、北京公社、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等。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東京畫廊 + BTAP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作為你執掌的香港巴塞爾,面臨了哪些挑戰?希望達成怎樣的目標?
樂思洋:疫情給依賴全球互聯互通的藝術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成為我們在籌備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香港巴塞爾最大的目標,也是我這十年來一直致力的目標,即穩固香港亞洲文化中心的地位。未來,我們將通過展會及更多的公眾項目與香港及亞洲聯動起來,助力香港藝術氛圍推向新高點。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廊薈萃”展區的高古軒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廊薈萃”展區的阿爾敏·萊希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廊薈萃”展區的卓納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廊薈萃”展區的厲蔚閣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在你看來,亞洲藏家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收藏家有什么不同?
樂思洋:相較于西方藏家,我觀察到亞洲藏家目前正處在學習與完善的階段。他們關注到了很多新藝術家,或是藝術家新的創作階段與狀態等。在收藏的選擇上,他們樂于挑戰,也更有冒險精神。他們接受藝術家的不同媒介的創作,對錄像藝術、大型裝置同樣抱有濃厚的興趣。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圖 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圖 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依照你的觀察,三年的疫情使亞洲藏家的收藏、消費行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樂思洋:受疫情限制引發的出行不便,越來越多的本土畫廊和藝術家占據了香港巴塞爾的舞臺中心。本地藏家比例走高,成為了藝博會的主導收藏力量,他們逐漸開始了解、關注身邊的畫廊與藝術家。這種轉向和改變是一步步形成的。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術探新”展區的CLC Gallery Venture藝廊展位現場圖,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近年,藝術市場呈現“西風東漸”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內地藏家對西方當代藝術品充滿興趣,香港巴塞爾成為一個適合的窗口,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樂思洋:就像我剛才提到的,香港巴塞爾一直以來希望發揮連接東西方文化藝術的橋梁作用。它是國際藏家發現亞洲當代藝術的窗口,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把亞洲當代藝術推廣到全世界。香港巴塞爾的畫廊組成是50%的亞太畫廊和50%的西方畫廊,經過多年對亞洲藝術市場的鞏固,今年大概有2/3的藝術畫廊已在亞洲地區擁有實體展覽空間。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亞洲視野”展區的rin art association展位現場圖 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99藝術網:從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到東京現代(tokyo gendai),藝博會品牌不斷增加,是否意味著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這會對香港巴塞爾產生分流作用嗎?
樂思洋:其他國際藝博會品牌的進入,證明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興旺,對亞洲藝術市場的長遠發展是有幫助的。2013年巴塞爾進駐香港同樣是出于對亞洲市場的看好。就全球藝術市場來看,亞洲藝術市場相當活躍,更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皮皮樂迪·里思特,《信手不渝》(2023)截圖,由M+委托創作、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共同支持,2023,©ProLitteris,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99藝術網:巴塞爾進駐香港已超過十年了,除了和香港全城聯動外,對自己的輻射力是否還有更大期待?
樂思洋:首先,不管是與M+還是其他機構的深厚聯動,香港巴塞爾都在踐行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其次是致力于發展亞洲藝術市場,我們把香港巴塞爾視為旗艦,通過不同項目的引進與合作,包括與其他兩個亞洲藝術項目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和新加坡的S.E.A. Focus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展巴塞爾在亞洲的影響力與輻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