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第19版發表文章《盲卡盲盒哪能“無拘無束”(民生探針)》,文章重點關注盲卡盲盒市場亂象,批評了盲卡盲盒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
受此消息影響,盤中,概念股泡泡瑪特一度大跌6.5%。
該文章指出,近年來盲卡憑借“未知驚喜”的賣點迅速走紅,尤其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部分孩子為追求稀有卡牌不惜單次消費數百元甚至數千元,非理性消費現象嚴重。相關法律雖然有指導,但缺乏嚴格身份認證,落實難度大。
其實,該文章更精準的指向是一家正在IPO的公司,這就是卡游有限公司。因為太賺錢,卡游也被媒體稱為"小學生收割機"!
《人民日報》文章還援引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副院長張永紅的觀點——盲卡設計堪稱精準捕捉未成年人心理弱點的“商業陷阱”!而且,這些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正在線上和線下的消費場景中不斷蔓延。
因此,卡游IPO一直都備受爭議,甚至有人覺得這家公司毫無社會貢獻可言。那么,這家瘋狂收割小學生錢包的卡游,還能順利上市嗎?
01 把未成年人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當代小學生,瘋狂抽卡
家里有孩子的,一定對這些盲卡不會陌生,比如女生喜歡的小馬寶莉盲卡,男生喜歡的奧特曼盲卡。這些盲卡盲盒,單價雖然不高,但孩子哭著鬧著反復購買,讓家長十分頭疼。
2024年7月28日,央視財經以《變味的“卡牌”》為題,專題報道了卡牌盲盒的亂象。報道指出,卡游公司在每個盲盒系列產品里,都設計了普通卡位、中卡位和高卡位,卡位越高越稀缺、抽出來的概率也就越小。
相比成年人,孩子們的好勝心和虛榮心更為強烈,再加上價值判斷的幼稚和跟風消費的沖動,使得他們對獲得一張稀有卡片有著極其強烈的執念。為了攢齊這些稀有卡,近乎瘋狂的花錢,讓家長苦不堪言。
另外,那些稀有卡牌,還通過評級機構,不斷推高價格,產生流通價值。在卡游公司、評級機構、二手商家的合力推動下,“誘導未成年人不停購買卡包”,“套牢”小消費者。里面的每一個環節都賺得盆滿缽滿。
文章進一步指出,這些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讓孩子沉迷其中,不僅掏空了孩子的錢包,還影響他們的學業和心理健康!
一些短視頻平臺還誕生了拆卡直播間。消費者在拆卡和兌獎的雙重激勵下不斷下單購買卡牌盲盒,越玩越上癮,有的玩家甚至在網絡直播間里直接成箱地購買。這種模式,十分接近“博彩”的玩法了;很多家長也認為,這就是賭博!
很多媒體都對這種卡牌直播間亂象進行了報道,出現較多的字眼依然是——賭博。
很多家長們早已經對盲卡深惡痛絕。在上述央視財經的采訪中,就有家長痛斥“孩子半年花費近10萬元購卡”,實在太瘋狂了。
在黑貓平臺,有近6萬條關于卡游的消費者投訴,主要是投訴未成年人未經授權大額消費。
比如這條投訴,孩子在未經家長同意情況下,瘋狂消費17781.83元購買卡片。
另一個家長也投訴,女兒未經家長同意情況下,在卡游APP任性消費5853.45元。
還有消費投訴,花了5265元買卡,結果沒出過任何一張5元10元的品質卡。
這些盲卡盲盒利用“稀有度分級+概率不透明”設計,誘導未成年人反復購買,甚至出現“為抽隱藏款豪擲千金”的非理性消費行為,形成類博彩心理依賴。
在這場“商業陷阱”里,小學生、瘋狂、“類賭博”,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孩子們得到了什么?家長們又得到了什么?
02“類博彩”,1年狂銷100億
正是有了上面諸如“半年花10萬買卡”的瘋狂消費者,這家卡游公司,簡直賺瘋了!
招股書顯示,卡游2021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22.98億元、41.31億元、26.62億元和100.57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7.95億元、16.20億元、9.34億元和44.66億元。
這些卡牌產品,除了IP授權費用,具體到制造環節,其實就是“紙”。這些卡牌生產成本僅0.4元,終端售價1.7元。所以,卡牌產品毛利率從2022年的69.9%穩步提升到2024年的71.3%。從盈利能力上看,整個卡游也完全不落后于泡泡瑪特。
截止到2024年底,公司的IP矩陣由70個IP組成。公司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前五大IP,包括奧特曼、小馬寶莉、葉羅麗、蛋仔派對和斗羅大陸動畫或(及)火影忍者。其中奧特曼貢獻2022年-2023年的大部分收入,2024年小馬寶莉、葉羅麗和蛋仔派對貢獻2024年的大部分收入增加量。
看到這里,估計不少家長心里又“火”了。你家那個熊孩子,大概率買過這幾個IP的卡片!是不是?
其實,卡游之前被監管絆了一次。我們很明顯看到,2023年卡游的營業收入相比于2022年是大幅下滑的!
其原因是2023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明確規定,盲盒經營者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但是在實際執行層面,部分規定很難做到百分之百落實。例如,作為孩子的家長,小編發現,很多時候小朋友在單獨購買卡牌產品時,并未遇到經銷商關于年齡的任何詢問或限制。但就是類似的監管空白,使得卡游過去一年借助小馬寶莉、蛋仔派對等熱門IP,實現營收從26.62億元躍升至上百億元!
錢,都讓卡游收割走了。
03 重拳監管呼聲高漲,
上市對賭臨近,卡游IPO懸了?
其實,天底下沒有新鮮事。80后的孩子,都還記得當年小浣熊方便面收集水滸卡的事情,小編當年也干過這件事。不過,始終有幾張卡出現頻率特別低,比如帶有鐳射光彩的閃紋卡。長大后,才知道里面全是套路...
正因為早已看透了這一切,暗藏收割的套路,家長們憤怒但又無奈,只能不斷投訴,并期待更強烈的監管。
《人民日報》文章援引天津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振杰觀點,“盲卡本是一種娛樂方式,若缺乏監管,可能演變成‘收割’孩子錢包的工具。特別是通過話術誘導消費、模糊概率、虛構稀缺的行為,已經有違法之嫌。”
同時,文章還指出,應該“完善立法和聯合執法”! 比如主張家長可主張退款,類比游戲未成年退款機制。加強銷售端管理,嚴格限制向未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銷售盲盒產品等。
卡游由李奇斌創立于2011年。2018年獲得首個IP授權并推出集換式卡牌系列,從此一發不可收(收拾)。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最終在開曼群島成立上市主體,李奇斌夫婦通過控股公司持股83.5%的股份。
卡游曾于2024年1月首次遞表,但因未滿足監管要求于7月失效,2025年4月二次遞表。2021年卡游與紅杉、騰訊簽訂對賭協議,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上市,否則面臨回購壓力。截至2024年底,卡游金融負債高達95.36億元,這些金融負債就是給投資者(即紅杉中國、騰訊)的贖回權。一旦觸發回購條款,李奇斌壓力會非常大。
如今,卡游正面臨IPO的關鍵節點,可以說是與監管賽跑。但是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多的社會質疑,媒體爭議。即便卡游公司近些年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傳遞正能量,但很多家長仍然覺得這家公司社會貢獻較低。
你家孩子玩卡牌嗎?你認為這家瘋狂收割小學生的卡游,該上市嗎?
(轉載自深藍財經)